中酒协王延才:“四大行动”实现竞合发展酒业专访

酒业内参 / 酒业内参 / 2020-12-12
竞合发展是一个产业高水平发展、高格局竞争的体现。
酒参网
“竞合发展是一个产业高水平发展、高格局竞争的体现。竞合的核心是合作、共建、共约。”2019年2月16日,在以“接力贵州酒业共识、续写竞合发展篇章”为主题的“2019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就贵州白酒产业如何竞合发展与参会嘉宾做了分享。
王延才表示,中国白酒属天酿美酒,自然发酵,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显著,但长期以来,低水平竞争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需要共同打造规则、相互支持、共同保护资源,差异化发展,共享成长,多年来,抱团发展的贵州白酒可以成为助推产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产区企业应该团结合作,也必须合作,共建需求,共建供给,实现真正的竞争合作,携手前行。
白酒产业向上、良性的态势继续保持,具体如何实现竞合发展,王延才提出四方面建议:
A、构建生态链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在产区建设上,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对产区进行战略规划,在检测技术、市场推广、酒文化普及、产业链等方面为产业提供第三方服务。
在政府指导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做好产区整体规划,做好人才培训、科研投入等,集政府与产业力量于一身,开展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全面实现提质节本增效。
通过构建贵州白酒产业的生态链,有效推动行业协调发展。打造行业合理的生态圈,形成从农户、种植基地、包材企业、生产企业、渠道成员直到最终消费者的良好利益共享和分配链条,解决种酿脱节,原料供应和上下游协作不稳定等问题。
构建贵州白酒产业生态链,完善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机制。例如,原料问题是贵州白酒产业未来发展当中提升品质和表达品质非常重要的一环,贵州产区应规划建设白酒原料种植基地,提高红高粱需求和质量,切实保障原料供给。
同时,发挥主产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形成共融、共享、集约、集成的发展态势。在集群中共享技术成果,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整个集群内企业的效率,真正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B、走“赢在品质”的发展之路
不止贵州产区,当前我国酒类营销恶性竞争,概念忽悠,低质高价现象时有发生。至今业内还有长醉不醒者,什么是美酒不是很清楚,怎么酿美酒更无从谈起,在跟风中迷失了自我。
美酒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香气、风味之别,有博取更多消费者喜欢之竞。
没有品质自信就不敢共享,美酒之美不可复制,不可复制的 “美酒”就应该敢于共享。对此,以品质、服务去争取更多消费者喜爱方是正道。
白酒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以风味与健康为导向的双导向。风味导向,个性风味一定是核心,核心技术,自然生态、原料、工艺等如何酿造出个性风格,高品质的产品特色,消费者高辨识度是重心。
健康导向可使酒中的健康的活性因子更丰富,有两层含义,第一酿造健康的酒,第二向消费者倡导健康的饮酒行为。
希望贵州产区企业在人才、技术、科研、消费文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尊本守道,质量引领,传承贵州酒匠心品质,要深入研究具有贵州产区特色的产品感官感受和酒体风味特质,在保持传统产品特色优势的同时,创新打造丰富多样、个性鲜明、多元化与差异化组合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解决贵州高品质白酒长期存在的市场供需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积极引导理性、健康饮酒的消费理念。
为什么要强调赢在品质呢?王延才分享了自己的一个观点,“全国白酒产业的量很快将进入一个稳定期,大家要以客观的眼光认识白酒行业从高速度转入高质量发展。”
他说,回过头来看白酒产业发展几十年,大家习惯了年年增长,可能特别不适应某一年打平了甚至可能下降,这些都是在过去短缺经济的基础上延续出来的,这些年我们基本上都处在一个深度调整,年年的高收入,到现在可能要转变一下我们的认识和观念了。
“白酒产业的量,走到现在,要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而不是说我们还想年百分之多少的增长,”王延才明确表示,现在白酒业要形成一个认识,我们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C、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
近年来,白酒产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迅猛发展召唤着代表东方酿造水平的中国白酒产业,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上、加大基础应用研究的力度。
中国酒业协会从2007年开展的“中国白酒169计划”, 2011年实施的“中国白酒158计划”,到2013年开启的“中国白酒3C计划”,再到当前正在推进的白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在白酒产业风味物质体系、酿造功能微生物、智能化酿造、品质提升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白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知名白酒企业和龙头企业一直重视科技发展与创新,已走在产业前列,但如何发挥在贵州白酒产区企业的战略引领,是关键。
产区不少企业产品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新时代下,贵州白酒要更加注重科技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关注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传承与开发安全绿色高效的酿造技术,大力推进科技前沿基础与应用研究。
通过产、学、研融合,强化技术攻关,在食品安全、现代检测、大数据技术应用、风味导向、健康导向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酿酒技术和品质提升,规范产业和企业管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推进绿色生态的酿酒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向智能酿造+智慧酿造迈进。
D、品牌梯次齐发力
贵州省酒业品牌主要由本地企业持有品牌和外来企业投资并购品牌组成。
洋河、劲酒等国内知名品牌相继在贵州投资并购建厂,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贵阳、遵义、仁怀、习水一带;贵州本地品牌以茅台为引领,在遵义地区形成了全国老名优白酒与新兴名优白酒的品牌集群,另外还有一些较知名品牌分布于贵州各处。
贵州白酒产业结构以酱香型为主,兼有其他香型;而酱香型白酒中又以茅台酒最为突出,其他白酒在全国市场上整体表现一般。
茅台品牌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明显,在打造贵州白酒品牌集群上,积极发挥着优势和带动示范作用,尤其在品牌文化上,就如何讲好酒的故事,做好酒的文章,为贵州白酒产业做出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白酒产业进入门槛过低,使得贵州白酒核心产区的生产企业过度集中,环境、原料、水等自然资源透支严重,同时,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普遍,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贵州酒整体品牌形象。
新时代下,贵州白酒要更加注重品牌的塑造,走出一条政府导向、均衡发展、以大带小、整体发力的大品牌构建路线,实现提质、稳产、促增长,品牌梯次齐发力。
全国白酒企业有20000多家,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7300多家,无证企业12000多家,其中,贵州大概有4000多家。
目前,贵州酿酒产业生产规模整体较大,但品牌建设发力不足,尤其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营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
对此,我们也要梳理好大品牌与小品牌的关系,让中小酒企找到自身位置做出特色与差异化,让当地更多的中小酒企也愈来愈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贵州白酒企业的共同努力。
中小型酒企可以推行酒庄模式,多做酒庄文化体验,让自身优势通过“小而美”的演绎获得消费的喜欢,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走小众化、个性化道路,让消费者体验贵州的产区生态,酿造过程,尽显美酒美妙的文化,赢得品牌在市场层面的认同。
也可发展酒旅融合,引入康养理念,将酒庄与康养产业有机结合,让酒庄的特色可以被消费者品味到、感知到、触摸到、体验到。
将来大量的中小企业有了生存能力,“品牌侵权”、“散酒混乱”等市场、流通、竞争不规范现象自然会逐渐消失。

免责声明:1.酒参网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酒参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酒参网www.jiuyeneican.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酒参网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toutiaoxiansheng或QQ1499596415。4.酒参网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酒参网微信号


1
3